找到相关内容8134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何谓有功用行?何谓无功用行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有功用行(梵语sabhoga),指假藉身口意之动作,而修习无相观。也就是不能任运修习无相观,尚须藉方便加行者。   若不假藉身口意三者而修行,于自然而然之状态下,任运自如者,则称为无功用行(梵语an-abhoga)。   于菩萨十地中,七地以前之菩萨,未能自然而然地修习无相观,必须藉努力加行方可修习,故称为有功用地。   此外,天台宗以别教之初地以前,及圆教之初住以前为有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075112926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学修的内容是什么?

      赵朴初答:教理的研究和禅定的修习,内容不外乎前面说过的三十七道品。三十七道品中基本修习的是四念处观(观身不净、观受是苦、观心无常、观法无我),在修四念处观之前,初入道者先学五停心观,即不净观、慈悲观、因缘观、界分别观和数息观。总之,修定修慧的方法很多,这里不一一列举了。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06194910733.html
  • 一行禅师2007香港之旅——觉醒生活营5月举办

      2007年5月11日至15日,一行禅寺将在乌溪沙青年营举办题为《步步安乐行》的觉醒生活营。内容包括:正念修习、静坐、日常生活中之禅修、讲座、深层大休息等。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生活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4/0852388883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密宗的教义是什么?

      赵朴初答:八世纪时印度的密教,由善无畏、金刚智、不空等传入中国,从此修习传授形成密宗。此宗依《大日经》、《金刚顶经》建立三密瑜伽,事理观行,修本尊法。此宗以密法奥秘,不经灌顶,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,因此称为密宗。

    赵朴初

    赵朴初|佛教常识问答|佛教初级知识|佛法问答|智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7440610859.html
  • 徐恒志答:什么是戒、定、慧三无漏学?

    问:什么是戒、定、慧三无漏学?  徐恒志答:戒、定、慧是修习佛法的总则,一切佛法都不离戒、定、慧。戒如防贼,定如缚贼,慧如杀贼。又清净无染就是戒;寂然不动就是定;观照无碍就是慧。是自心一物的三面,圆融而不可分离。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433211338.html
  • 观知有相皆虚妄,巧于虚妄善分别,善分别中心不动,如是安住殊胜行

    佛像,应当有两种:一种观想日久而幻现,或者其他众生幻现,这是假;另一种是佛菩萨慈悲加持和安慰,例如莲华生大士修法中见菩萨。我们不具备莲华生大士的殊胜功德,修习中见佛菩萨的可能性很小,后学认为不论真假,应当心念不动如同未见。  往生时见到的佛菩萨,按照佛说大乘无量寿经讲述,由于修习功德不同而品位不同,有化佛菩萨与佛菩萨亲自来迎,以及所持莲台或金刚台不同等区别。化佛菩萨和佛菩萨亲自接引,应当光明极殊胜...

    本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1845352.html
  • 善人、慈悲喜舍——阿含解脱道次第之一(1)

    极广甚大,无量善修,遍满一切世间成就游。是谓,陀然!世尊、知、见、如来、无所着、等正觉说四梵室,谓族姓男、族姓女修习修习,断欲、舍欲念,身坏命终,生梵天中。 ◎修行慈悲喜舍四无量心,可软化僵硬...不断五盖恼心,慧力羸,为障碍分,不趣涅盘。善摄其心,住四念处,心与慈俱,无怨无嫉,亦无瞋恚,广大无量,善修充满,四方、四维、上、下一切世间。心与慈俱,无怨无嫉,亦无瞋恚,广大无量,善修习充满。如是修习...

    空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3847840.html
  • 禅与心理健康

    、定、慧”三学实际上是以禅定为中心,禅定贯彻三学中最重要的定慧二学,大乘六度中禅那、般若二度,禅宗“见性成佛”与密乘“即身成佛”之道也无不是统摄于禅。佛教认为,通过“禅”的修习可以“探究身心世界之奥秘...净心的具体实践。如大乘《解深密经》卷三说:“一切声闻及如来等,所有世间及出世间一切善法,当知皆是此奢摩他毗婆舍那(止观)所得之果。”通过禅定的修习,人可以如实了知心的体性、本质、各种功能,进而学会控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0749191.html
  • “心念处”之探讨──以《大智度论》为主(1)

    释如定  福严佛学院研究部  提要  “四念处”从原始佛教乃至大乘佛教,一直以来都是相当受到关注的问题,甚至在南传近代著作中,有将“四念处”解说为是唯一通往涅槃的道路,可见“四念处”的修习仍然受到...针对“心念处”作语义上的解析,以帮助吾人了解该定义。第三则在未进入正式主题前,先就“修习”的一般意义来探讨,然后再进一步讨论修习的种类有那几种。第四就以《大智度论》以前所谈的“四念处”作一论述,其中分...

    释如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1447578.html
  • 慈心与悲心

    慈心与悲心 海涛法师 1.修习慈观与悲观,是对治贪求寂灭之乐的方法。 2.所谓贪求寂灭之乐者,是指:想自己一个人获得涅槃。因为对众生缺少悲心,所以不立志去行利他之事,这就是小乘的作风。 3.如果心中生起了慈心与悲心,就会爱眷众生,不会只求一已之解脱了。因此我们需要修习慈观与悲观。 4.大乘行人是连一刹那都不会离开慈或悲心的! 5.利他之事是在慈悲心的摄护之下,才能成功的,不是仇恨所能趋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52275207.html